王留献:创业致富报桑梓
王留献是河南省正阳县第八届政协委员、大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经理。他在建筑行业10多年,从掂砖提泥的小工到建筑公司的技师,再从项目经理到企业家,一路摸爬滚打,被工友们称为“农民工中飞出的金凤凰”。谈及自己的创业经历,王留献说:“19年前怀揣梦想,走出家乡,为的是摆脱贫穷,实现创业富民的志向;19年后事业有成,回归家乡,为的是富人富己富乡邻,共同致富奔小康。”
怀揣梦想华丽转身显身手
王留献出生在正阳县熊寨镇王楼村,从小家境贫困,经常靠别人资助。那时,他就想:“如果将来我有钱了,一定会报答他们,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1998年,只有18岁的王留献随着外出务工的队伍来到广东省东莞市,从酒店保安做起。
身在异乡举目无亲,王留献当了两年保安,挣的钱除去吃喝外所剩无几。因此,他又转行做起副食品生意,干了两年,手中积累了10多万元。
2002年,王留献从国家有关小城镇建设的政策中看到了建筑行业的商机。他毅然放弃副食品经营,组织家乡50多名青年民兵成立了王楼村建筑施工队。为尽快掌握建筑技术,王留献自费报名参加各种培训班,只要一有空闲就捧起书本。深夜,工棚里鼾声大作,他还在路灯下埋头苦读。就这样,他硬是把建筑专业及企业管理方面的函授和远程职业教育课程啃了下来。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收硕果。2004年,王留献拿到了助理建筑工程师资格证书和建筑企业经理资格证书,昔日的建筑施工队也升级成为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王留献带领工友们从很少有人愿意干的楼顶、卫生间、地下室防水防潮工程做起,很快在东莞站稳了脚跟。渐渐,他承揽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大,客户越来越多。几年下来,他挣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桶金,成为家乡小有名气的百万富翁。
2006年,王留献的公司与一家建筑公司强强联合,成立了大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并通过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和安全生产四项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新公司拥有员工1000多人,年产值达2.5亿元,王留献本人也被推选为经理。
创业有成扶贫助学报桑梓
人好水也甜,家乡月儿圆。王留献没有忘记“富乡邻”的初心,他把公司资源引入家乡美丽乡村建设和集聚产业园区建设中来,通过公开招标,先后承担了20多处家乡建设工程。他动员引导本村100多名家庭困难的青年民兵在公司就业,并免费培训,使他们成为建筑技术员。其中,有50人还成为项目经理,月收入达6000多元,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2011年2月,王留献在走访农民工时,了解到公司农民工段晓东的邻居段现忠是一名残疾特困户,王留献主动与段现忠结为精准脱贫帮扶对子。当王留献看到段家春耕备播无着落时,就帮段家购齐农业生产资料,确保段老汉赶上春耕。当年,段现忠种植的春花生和甜玉米收入3万多元。
2011年,公司农民工孟雪飞的女儿考上大学,因家庭困难,孟雪飞准备让孩子放弃上大学的机会。王留献得知后,拿出4000元做学费,并一直资助孩子到大学毕业。
小康不小康,关键在老乡。王留献2012年被选为正阳县第八届政协委员,从此他把家乡的产业脱贫作为履行职责的头等大事。在任政协委员职务5年内,王留献先后与王楼、农庄两个省级贫困村4家贫困户结成“百企帮百村”帮扶对子,投资1.6万元购买湖羊种母羊,并签订“扶贫羊”“订单羊”合同,确保贫困户养殖“扶贫羊”脱贫致富。
热心公益造福乡邻献大爱
“一个人的成长,犹如一棵树的生长,需要肥沃的土壤和阳光雨露的滋润。一个人的成功与辉煌,伴随他一生的必定是公益慈善事业。造福乡邻报效桑梓,人生才会更加精彩。”王留献如是说。
2015年3月,王留献从公司挑选80名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组成大富青年民兵志愿者服务队,调出挖掘机、压路机、混合土搅拌机,到王楼村奋战24小时,帮助平整村里公路1公里,解决了该村的断头路问题,并把王楼村至确山县路长500多米的乡间土路修成硬化水泥路面。几个月后,王留献又投资2万元,为新修的路安装了LED路灯。
当王留献看到王楼村公路旁有一片低洼地,他心里打起算盘:如果平整起来,当一个小广场该多好。他利用节假日组织公司志愿者服务队用挖土机清荒塘淤泥,把低洼地填平,垒起一个300平方米的小广场,挖出的小池塘供留守民兵养鱼,垒起来的场地变为乡亲们的娱乐场所。
创业10余年,王留献共为公益慈善事业捐款捐物价值60多万元,资助145人次,被县里授予“草根慈善企业家”“农民民兵自主创业致富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