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务实举措便利投资人
7月12日上午,广东省深圳市召开实施“三十证合一”信息共享暨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措施新闻发布会。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在国家统一的“二十四证合一”基础上,增加了6个证照事项,实现了“三十证合一”。
据介绍,深圳“多证合一”改革,通过“一口受理、一门审批、信息共享、结果互认”,将由市场监管、税务、公安、社保多个部门分别核发不同证照,改为由一个部门核发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同时,实现对商事主体和许可审批部门的“双告知一承诺”,将需要办理许可的商事主体信息推送到信息公示平台,相关部门可根据管理需要认领,目前三十证涉及的14个政府部门已实现信息共享。所有的登记备案信息全部关联到营业执照上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企业凭“一照一码”全国通行。社会公众可实现“一号通查”,及时查询了解企业应向社会公示的登记备案信息和信用信息,强化企业信用监管,有效净化营商环境。
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优化营商环境的其他措施还包括——
在商事登记中引入实名核身技术。为进一步提高登记质量,利用互联网实名核身技术,采集实名信息,大幅提高身份真实性,完成了商事登记全部推向互联网之后申请人从“实名”到“实人”的关键转变。不同于全国部分地区只是简单地将实名核身技术应用于登录场景,深圳的做法是将实名核身技术融合到商事登记的具体业务流程中,对传统商事登记的流程进行了重构和优化。该项创新工作已于6月初上线试运行。上线一个月以来,已完成核身33万余次,识别用户20余万人,识别成功率稳定在98%以上。由于核身全过程可在手机上随时进行,操作简单,社会公众接受及认可度较高,且同时设计了包括窗口现场审核在内的多种救济渠道,所以咨询投诉量未出现明显上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商事登记中推行人脸识别自助发照。人脸识别自助发照通过在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自主设计的专用设备中集成实名核身服务,采集领照人身份证件和人脸影像,对符合领照要求的申请人,自动打印营业执照及相关的办事须知等全套材料。同时,自动生成领照人电子档案,与窗口领照档案保持一致。自助打照机已于7月初开始部署,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在有条件的区先行试点实施,第一批三台设备正在宝安区行政服务大厅、南山区行政服务大厅、前海e站通安装调试。待试运行稳定后,逐步扩大至其他区,并考虑参照社保和公积金等业务系统的做法,将自助设备部署到银行网点,扩大商事登记服务覆盖范围。自助设备的引入,打破了商事登记业务的时间、地域限制,相当于大幅度扩大全市商事登记网点,方便了申请人,提升了用户体验。
实行“深港通—注册易”港资企业服务新机制。深圳市市场和质量监管委积极探索与内地商业银行驻香港网点以及香港商业银行合作,拓展商事登记延伸服务。今后,香港投资者可向内地商业银行在香港的分支机构或香港商业银行提出委托代办深圳的企业注册、商务备案、企业开户等一体化政务服务和金融服务的申请。代办银行按照商事登记机关要求收取相应材料并传递至深圳分行,由深圳分行提交至商事登记机关审核。审核通过后,银行通知投资者在约定时间前往深圳分行领取营业执照等资料,并完成企业开户,避免香港投资者多次往返深港,进一步便利港资企业来深投资。
实行个体工商户微信办照。随着近几年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电脑端商事登记申请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移动互联网为主导的时代。为进一步提高商事登记便利度,提升社会公众办事体验,深圳正在研究移动端商事登记模式,拟于年底前上线。移动端商事登记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社会资源,依托互联网实名认证核心平台,可以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实现移动端商事登记。深圳计划从业务量较大但相对简单的个体工商户设立登记先行探索,再根据试行情况推广。
上一篇:“放心消费在吉林”创建活动初见成效下一篇:海南上半年市场主体增长迅速